近日,普華永道發布《2017醫療行業熱門趨勢》,從新興科技、支付手段及消費者需求轉變等維度,預測了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前景。
普華永道醫療行業咨詢服務合伙人邢立萍表示:“11項新興科技將日益滲透至人們的日常就醫和生活?!?/font>
AI
排在首位的是人工智能(AI),AI將會應用于醫療保險理賠和欺詐檢測等方面,這一技術已應用于國內一些較為高端的醫療保險和國家醫?;?,以減少欺詐行為并加快索賠處理進度。像百度這樣的大企業注意到,人工智能的真正價值不僅局限于此,而在于增強診斷、基因分析和精準醫學等方面。
遠程醫療
遠程醫療有助于降低醫療成本并節省患者時間和精力,目前,中國數十家互聯網醫院正是遠程醫療的主要推動者。
醫療機器人
醫療機器人是中國實力較弱的一項,歐美國家的醫療機器人份額分別占比62%和24%。目前,國內頂尖大學正在研究并至少已經在外科、康復、輔助和服務四個領域應用機器人技術。
VR
目前,國內虛擬現實(VR)應用是通過必要的行為改變,以免費的形式治療慢性疾病。香港理工大學開發了基于虛擬現實的康復功能訓練軟件,并使之商業化來幫助有認知障礙的患者提高日常生活和工作技能。
醫生執業平臺
醫生網上執業平臺將更加深入患者,如“杏仁醫生”,通過該平臺,患者可以與他/她熟悉信任的醫生建立長期穩定的聯系,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與醫生進行溝通。
精確診斷
醫療技術設備將變得更加精確,甚至具有預測能力,疾病檢測敏感度不斷提高將會減少醫療誤診情況的發生。其中重點是微創手術和新式緊湊型設備的發展,如便攜式治療超聲波掃描儀在中國市場正在迅速增長。
傳感器和追蹤器
盡管中國目前有9.8億手機用戶,占據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醫療市場份額,但手機應用和平臺并未能吸引活躍用戶,更不用說帶來多少收入,因為他們經常提供較為分散的價值。一些具有價值的領域包括:預測用戶的健康需求并設計游戲化模型將需求轉化為醫療行動;提供最大的健康消費市場(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和一站式服務平臺??梢詼y量病人生命體征、呼吸速率、血壓、心率、心電圖和體溫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正逐漸被手術室中的手術患者以及在偏遠地區的獨居用戶所采用。
3D設備
在中國和亞洲各地,提出定制矯形外科植入物、修復和矯正治療等獨特需求的病人越來越多。但面向供應商制造和醫院服務的3D電器和設備備件應用往往被忽略,而位置偏遠的醫療場所可能經常會有這方面的需求。
新一代測序
這是全球范圍內一門令人興奮的研究領域,有人已預測這項技術將最終實現商品化,價格降低至100美元。不過中國過往在技術優化的速度和規模上具有可靠記錄。BGI 、Illumina和iCarbonX等公司正沿著這條道路前進。
物聯網
大多數醫療技術企業正在提升那些獨立但與其產品相兼容的服務。設備、數據收集、增值操作和數據反饋之間的相互作用是許多其他用戶的價值所在。該領域網絡安全的重要性要高于其他行業,因為大多數健康數據泄漏及黑客事件都是在物聯網接入點發生的。
數字供應鏈和區塊鏈
傳感器和信號發射器以及醫療機器等新數據源的整合,為中國健康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會,不僅提高了安全和保障,而且在定制計劃、采購、生產和交付等方面提供了發展機會。盡管制造業目前正在積極應對質量管理體系要求,但區塊鏈解決方案在藥品和食品分發及安全方面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健康產業的傳統企業應繼續尋找與科技初創企業及其他新型企業的合作會,共同尋找獨特的解決方案和附加價值服務?!毙狭⑵颊f。除新興科技外,普華永道預測,醫保支付將發生重大變化。
目前,國內醫院傳統的就醫付費流程存在支付環節多、支付速度慢等問題。2017年,全球將廣泛掀起醫療支付體系現代化進程,以期為患者創造更好的消費體驗。而決定患者是否具有良好消費體驗的主要因素有三:醫療支付系統的現代化水平、信息安全性及標準化程度。
消費升級和轉變也將為市場帶來新機遇。普華永道預測,健康及相關產業在中國仍是藍海市場。對比全球1.49萬億美元的該市場規模,中國市場尚小,但近幾年以年均兩位數的增幅迅速擴張,預計在2020年達到800億美元。而每年中國市場的健康食品消費已經高達290億美元。
來源:移動醫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