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產業競爭力研究課題組”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2016《產業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產業競爭力研討會”在京舉行,并正式發布了《產業藍皮書: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2016)No.6》。
“我們采用了貿易結合度、貿易競爭和互補指數以及產業內貿易指數等方法,來研究中國跟‘一帶一路’沿線62個國家的貿易和產業合作的現狀,以及可能拓展的空間、方向和潛力?!薄秷蟾妗分骶?、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其仔介紹。因為數據原因,《報告》只涉及沿線62個國家。
中國對東南亞貿易拓展潛力巨大
報告指出,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貿易發展有待深化,尤其對東南亞地區貿易拓展潛力巨大。
當前,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貿易往來頻繁,但外貿發展情況并不平衡。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對巴基斯坦、俄羅斯、波蘭、印度等部分“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出口保持良好增長勢頭,但對東南亞地區出口整體有所下降。
藍皮書認為,中國要發揮“一帶一路”倡議在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中的作用,需進一步擴大、優化、升級中國與相關國家現有貿易關系。
“中國跟‘一帶一路’沿線絕大多數國家的貿易是產業間貿易,產業內貿易相對來說比較弱?!睆埰渥蟹治稣f,貿易從產業間分工向產業內分工發展是全球化的重要趨勢之一,中國應積極打造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產業鏈分工體系,以此深化雙方貿易合作。
具體來看,東南亞地區的水果、水產品、橡膠、稀有礦產是中國民眾生活和工業生產所需的;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工業基礎設施相對較好,在接收中國開始面臨要素價格約束的勞動密集型加工行業上具有優勢。
報告指出,東南亞是全球經濟活躍地區,且各國近年來產業競爭力有所提高。但除新加坡外,各國在全球市場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和產業仍然集中于農產品、礦產品等低端領域。中國與東南亞的經貿關系持續升溫,但深層次的合作開發、產業轉移還比較少。從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資源稟賦、產業結構和發展水平來看,中國與東南亞各國貿易拓展潛力巨大。
中國與西亞、中東地區的產業互補性需進一步加強
報告指出,中國與西亞、中東地區的產業互補性需進一步加強??傮w來看,西亞與中東地區19個國家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較為薄弱;但由于中東地區石油資源較為豐富,因而石油業在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和出口值中的比重都居絕對優勢,石油石化產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與西亞、中東地區這19個國家貿易結合度強弱不一,除了伊朗、敘利亞、阿聯酋、伊拉克、也門和約旦這6個國家表現為貿易關系緊密外,其余13個國家貿易關系則表現松散。例如,2000年以來中國對伊朗的貿易聯系緊密并且呈加強的態勢,特別是在原油、載客的汽車和賽車、鋁礦中的精氧化鋁等產品貿易聯系更為緊密。
由于歐美等國家對伊朗實施制裁,歐盟、美國、日本與伊朗的貿易聯系表現松散。中國與西亞、中東地區這19個國家產業互補性均較弱,除了也門與美國,科威特與日本,黎巴嫩與美國、歐盟,阿曼、沙特、卡塔爾、巴林與美國、歐盟、日本存在較強的合作空間外,其他國家與美國、歐盟、日本的產業和貿易合作空間均較小。此外,中國、美國、歐盟、日本與西亞、中東地區這19個國家的貿易競爭關系均很弱,貿易往來均以產業間貿易為主。
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聯系,擴大貿易規模
藍皮書指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結合度總體說來還不強,中國應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聯系,擴大貿易規模。但加強貿易聯系,擴大貿易規模,不是在現有基礎上分“蛋糕”,把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市場份額拿過來,通過做其他地區減法的方式來增加中國的出口。
就報告所涉及的“一帶一路”沿線62國而言,其進口規模在全球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有限,采取重新分“蛋糕”的辦法,即使能成功,作用也不大。只有努力把“蛋糕”做大,“一帶一路”戰略在外貿發展新動能培育中的作用才能持久,“一帶一路”戰略所倡導的合作共贏的精神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報告》提出,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過程中,中國有很大的開展第三方合作、推動第三方合作共贏的空間,但面臨一些挑戰。
“在我們的概念當中,加強跟第三方的合作,一方面取決于理念,另一方面也取決于第三方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貿易和互補關系?!睆埰渥蟹治?。
為此,《報告》重點分析了中國與美國、歐盟15國和日本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合作的機遇和可能面臨的挑戰,并得出了兩個基本結論。
第一,美國、歐盟和日本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結合度來講,日本是相對比較高的,美國、歐盟相對日本比較低,中國近幾年有改善的趨勢。
第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跟美國、歐盟和日本產業互補性主要體現在中高端上,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跟日本高端產業的互補性相對來說是比較強的。中國現在在中端上,有上升的勢頭。
張其仔指出,中國通過跟美國、歐盟、日本的合作,來共同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升級和高端產業的發展有很大潛力,但是合作面臨著一些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應該是來自日本。
“日本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布局中有個雁行理論。雁行理論的實質是,日本是雁的頭,其他國家都是尾。這個理念是建立在等級式的產業分工的基礎之上,與我們現在講究共同發展、共贏,把蛋糕做好的同時把蛋糕分好的理念有所沖突?!睆埰渥蟹治?。
張其仔提出,在實施和推進“一帶一路”戰線的建設當中,中日兩國本來合作的空間和潛力比較大,但是最關鍵的問題還需要我們在理念上有個充分的變化和相互的適應和調整。特別是日本方面,理念的變化對于中日的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國社科院工經所原所長金碚指出,不同國家文化和理念之間的溝通和融合,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應該可以克服。
(綜合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新聞網、中國網、21世紀經濟報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