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與全球貿易便利化聯盟30日在日內瓦發布《2016年全球貿易促進報告》。該報告通過“貿易促進指數”(Enabling Trade Index)對全球136個經濟體進行了評估,新加坡、中國香港和多個歐洲經濟體位居前列。
“貿易促進指數”包括七項衡量指標,主要評估各經濟體在市場準入、邊境管理、交通與數字化基礎設施、運輸服務及商業運營環境等方面的表現。
2016年排名前十位的經濟體依次為:新加坡、荷蘭、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盧森堡、瑞典、芬蘭、奧地利、英國、德國 、比利時。中國排第61位。
報告發現,隨著東盟各經濟體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程度逐步加深,本地區貨物貿易市場的開放程度已經超過歐盟和美國,但在指數評估的其他方面仍有不足??傮w來看,全球貿易促進表現最突出的經濟體多集中于北歐和西歐。
報告的另一個重要結論是,相關經濟體目前在提升邊境管理效率方面成效甚微,而提升邊境管理效率被認為能迅速為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報告認為,鑒于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貿易便利化協定》不久將會生效,這一問題有望得到重視。
報告同時發現,目前全球仍有大量人口無法融入國際貿易或全球價值鏈,這主要體現在部分新興市場貿易促進指數欠佳,如印度、巴西、俄羅斯、巴基斯坦等排名均在百位之外。
中國表現
中國在報告中排名第61位,這也是全球10個發展中人口大國中唯一進入指數排名前半段的國家。另外6個總人口數超過24億的大國排名都在百名之外:印度(第102位)、巴西(第110位)、俄羅斯(第111位)、巴基斯坦(第122位)、孟加拉國(第123位)和尼日利亞(第127位)。這表明,目前全球仍有大量人口無法融入國際貿易或全球價值鏈,這與很多人的觀念相悖。
區域表現
-- 歐洲和北美的一體化進程較為緩慢,但它們在貿易促進方面的表現仍然最為突出;
-- 中東和北非雖然擁有一些表現最為優秀的國家,但該地區經濟體間存在的差距較大;
-- 拉丁美洲的主要制約因素是邊境管理效率低下、基礎設施質量低劣與運輸服務質量較差等。
-- 歐亞大陸是貿易促進指數提升幅度最小的地區,格魯吉亞上升5位,至第41位;俄羅斯下降5位,跌至第111位。
由于市場準入狀況(尤其是外國市場準入)顯著改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今年成為了進步最顯著的地區。而與之相對的是南亞地區,由于針對進口產品所征收的關稅平均達到了16.7%(較2014年的15.8%有所提高),使得該地區成為了目前全球最封閉的地區。此外,在發達經濟體中,瑞士和美國分別成為國內和國外市場準入情況最為糟糕的國家。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表示:“自由貿易仍然是全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最強推動力。當今領袖面臨的挑戰和責任是,既要對抗貿易保護主義,又要讓貿易成為包容性增長的源動力?!?br>
(綜合新華社、世界經濟論壇、國際在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