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于近日正式發布《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6年秋季)》(下稱《報告》)?!秷蟾妗坊仡櫫?016年前三季度中國外貿運行情況,展望了2016年全年和2017年中國外貿發展形勢。
《報告》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對外貿易總體呈現回穩向好態勢,外貿發展新動能正在積聚,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綜合各方面因素,2016年全年,經過不懈努力,中國進出口有望實現回穩向好。2017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存在不少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同時,中國外貿正處在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階段,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前三季度外貿運行六大特點
前三季度,按人民幣計,中國進出口總值17.53萬億元,比2015年同期下降1.9%(下同)。其中,出口10.06萬億元,下降1.6%;進口7.47萬億元,下降2.3%,降幅均低于2015年同期水平。貿易順差2.6萬億元,擴大0.6%。
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外貿運行有以下六大特點:
1、進出口呈現回穩向好態勢
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降幅逐季收窄。以人民幣計價,三季度進出口增長1.1%,增速比一、二季度分別提高8.3和1.3個百分點。進出口回穩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近年來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外貿穩增長調結構政策措施,針對性強、含金量高,政策效果的持續釋放,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增強了企業信心,激發了進出口企業的活力。(2)2016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出口產業結構優化、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國內需求有所回升,帶動進口量增加。(3)國際商品價格總體水平在波動中溫和回升,對進口額增長拉動明顯。從月度數據看,8、9月份進口已經連續兩個月實現正增長。
圖1. 2015年以來進出口季度增速(人民幣計價)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統計
2、外貿新動能不斷積聚
一般貿易發展好于整體,中國外貿企業自主開拓國際市場能力進一步增強。前三季度,一般貿易進出口9.82萬億元,增長0.1%,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56.0%,較2015年同期擴大1.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5.54萬億元,增長0.1%,占出口總額的55.0%,比2015年同期擴大0.9個百分點;進口4.28萬億元,增長0.2%,占進口總額的57.3%,比2015年同期擴大1.3個百分點。
加工貿易延續負增長態勢,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進一步下降。前三季度,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新業態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其中杭州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1倍以上,市場采購貿易出口增長10%以上,正成為外貿新增長點。
3、民營企業成出口主力軍
中國民營企業積極適應國內外環境變化,努力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在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中國外貿發展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表1. 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貿易方式和企業性質情況
4、邁向“優進優出”步伐加快
中國外貿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有效帶動了高端制造、高附加值產品出口。中國先進技術、關鍵零部件和重要設備等高新技術產品進口較快增長,擴大進口和優化進口結構的政策效應明顯。
5、大宗商品進口繼續量增價跌
大宗商品進口繼續量增價跌,不僅節約了外匯支出,而且有利于企業降本增效。
6、國際市場布局更趨多元化
前三季度,中國對傳統市場貿易情況明顯分化。中國與美國雙邊貿易下降3.3%,對其出口下降1.9%;與歐盟、日本雙邊貿易分別增長2.7%和2.9%,對其出口分別增長1.8%和0.5%;與東盟雙邊貿易下降0.8%,對其出口下降1.9%。
前三季度,中國對部分“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出口保持良好增長勢頭。其中,對巴基斯坦、俄羅斯、波蘭、孟加拉國和印度等國出口分別增長14.9%、14%、11.7%、9.6%和7.8%。印度和俄羅斯占中國出口比重分別為2.9%和1.8%,均較2015年同期擴大了0.3個百分點。
圖2. 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情況及所占比重
展望第四季度,出口方面,四季度是外貿旺季,圣誕、元旦都將集中出貨,出口有望繼續保持回穩向好。進口方面,主要進口產品整體價格回升,對進口形成一定支撐。但受加工貿易進口持續下降等因素影響,四季度進口增速總體仍將在低位運行。
全球經濟依然低迷,“逆全球化”惡化貿易投資環境
報告稱,2016年以來,世界經濟仍然低迷,結構性和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總體呈增長低、通脹低、貿易與投資增速低、負債高的“三低一高”局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計,2016年全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1%,較2015年低0.1個百分點,連續第五年低于3.7%的長期(1990-2007年)均值。發達經濟體將僅增長1.6%,低于2015年2.1%的增速。發展中國家結構調整艱難,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大部分國家增速放緩,巴西、俄羅斯經濟仍未走出衰退。
全球貿易下滑趨勢嚴重,世界貿易組織(WTO)近期也下調2016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速預測至1.7%,連續五年低于世界經濟增速。
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中,美國經濟復蘇放緩。2016年,美國經濟開局不利,通脹未達 2%的預期目標,就業數據波動性較大,復蘇的基礎并不牢固。歐洲經濟微弱復蘇。且由于英國脫歐,歐洲政治經濟格局面臨重組,給歐元區經濟復蘇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加劇歐元區動蕩,可能會拖累經濟和貿易增長,不利于歐洲乃至世界經濟。2016 年以來,日本經濟主要指標表現疲弱。
新興經濟體經濟緩中趨穩、分化加劇。2016 年,得益于美聯儲加息步伐放緩,新興經濟體發展的外部環境有所改善,資本外流減少,匯率總體趨于穩定。但中東國家仍需應對石油價格低迷以及國內沖突和恐怖主義造成的困難形勢。中歐、東南歐、西巴爾干地區的國家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近期,受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等因素影響,部分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對美元再次貶值,市場動蕩有所加劇。
從政經因素來看,展望2017年,《報告》認為,“逆全球化”升溫、國際貿易投資環境惡化。當前國際市場競爭加劇,再加上英國脫歐、歐洲極右翼政黨興起、美國大選走向都表明發達經濟體民粹主義思潮盛行,主要經濟體在經濟政策上“逆全球化”傾向愈發嚴重。
首先,各國紛紛實施顯性或隱性的貿易保護政策和措施,影響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世貿組織報告顯示,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二十國集團成員實施了145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有近21項新措施出臺,月均新措施數量為 2009年世貿組織開始監測貿易限制措施以來的最高水平。
其次,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受到嚴重削弱,新一輪談判難以取得預期的成果。與WTO非歧視原則不同,雙邊或區域自貿協定具有一定排他性,區外經濟體存在被歧視和邊緣化的風險。
最后,不少政客把經濟問題政治化,為了爭取選票,不惜把攻擊矛頭對準反映國際貿易自由化與投資便利化要求的措施和政策。
這些混亂現象反映了當前世界經濟的一系列深層次結構性失衡和利益矛盾,對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構成威脅。
新舊交替時代
進入第四季度,《報告》認為,進出口下行的壓力依然較大。但全年進出口有望實現回穩向好,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如果展望2017年,結論是,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但也正處在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階段,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分析稱,中國外貿傳統競爭優勢正在減弱,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正處于“青黃不接”階段,產業發展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雙頭擠壓”。
一方面,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的競爭更加激烈,2016年前8個月,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美國和日本進口市場份額比2015年同期分別下降1.4和2.6個百分點,而同期越南產品在美、日進口市場份額分別上升0.7和1.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資本、技術密集型領域以互補為主的關系將發展為互補與競爭并存關系,尤其新興產業發展將面臨發達國家更嚴苛的遏制。
此外,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對中國貿易負面影響加大,中國已成為一些國家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首要對象。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共遭遇來自21個國家(地區)發起的91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同比上升44%;涉案金額109億美元,同比上升90%。中國的鋼鐵、鋁業和光伏等領域成為遭受國外貿易摩擦的重災區,嚴重影響相關行業出口。
好消息是,《報告》發現,外貿新優勢正在加快培育。中國外貿企業自主開拓國際市場能力進一步增強。“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帶動裝備制造業出口不斷增長,出口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不斷提高。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正在形成??缇畴娚?、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外貿新業態保持快速增長。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2.6萬億元,同比增長30%,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23.4%。
此外,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入推進,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推動遼寧等7個新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實行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模式,不斷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自由化水平。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批重大合作項目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對外貿易與跨境雙向投資相互促進的局面正在形成。
中國多雙邊經貿合作取得新進展,成功主辦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日韓自貿區、中國—海合會、中國—以色列、中國—斯里蘭卡等自貿區談判取得新進展,為中國外貿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
來源:綜合商務部新聞辦公室、第一財經內容編輯